荆门钢结构检测鉴定常规报告
一、荆门钢结构检测鉴定,钢结构构件(梁、柱)的挠度可采用激光测距仪、水准仪或拉线等方法进行检测。当观测条件允许时,亦可用挠度计、位移传感器等设备直接测定挠度值。
1.2.结构主体倾斜检测
结构主体的倾斜检测包括测定结构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固定点或上层相对于下层观测点的倾斜度以及倾斜速率。结构的倾斜,可采用经纬仪、激光定位仪、三轴定位仪或吊锤的方法检测。
当从结构或构件的外部观测主体倾斜时,宜选用下列经纬仪观测法:投点法,测水平角法,前方交会法;当利用或构件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的竖向通视条件进行主体倾斜观测时,宜选用下列观测方法:激光铅直仪观测法,激光位移计自动记录法,正、倒垂线法,吊垂球法;当立面上观测点数量多或倾斜变形量大时,可采用激光扫描或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方法。
1.3.结构水平位移检测
结构的水平位移可以采用激光准直法测定,也可采用测边角法测定。当测量检测点任意方向位移时,可视检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或方向差交会及极坐标等方法。对于检测内容较多的大测区或检测点远离稳定地区的测区,宜采用测角、测边、边角及GPS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
1.4.结构动态变形检测
对于结构在动荷载作用下而产生的动态变形,应测定其一定时间段内的瞬时变形量。动态变形测量方法的选择可根据变形体的类型、变形速率、变形周期特征和测定精度要求等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
a对于精度要求高、变形周期长、变形速率小的动态变形测量,可采用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或激光测量等方法;
b对于精度要求低、变形周期短、变形速率大的,可采用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GPS动态实时差分测量等方法;
c当变形频率小时,可采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或经纬仪测角前方交会等方法。1.5.结构连接检测
二、荆门钢结构检测鉴定检测依据
(1) 《房屋质量检测规程》(DG/TJ08-79-2008);
(2) 《既有物结构检测与评定标准》(DG/TJ08-804-2005);
(3) 《钢结构检测与鉴定技术规程》(DG/TJ08-2011-2007);
(4) 《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
(5) 《黑色金属硬度及相关强度换算值》(GB/T1172)
(6)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7)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
(8) 其它相关技术性规范规程。
三、荆门钢结构检测鉴定过程如下:
1)钢柱、钢梁、抗风柱尺寸满足原设计要求;柱间支撑直径为φ20,不满足原设计要求。
2)钢构件焊缝探伤检测:对该仓库主体钢构对接焊缝进行了超声波探伤,抽检比例为20%,共64条焊缝。根据《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所抽检的对接焊缝均能满足二级标准要求。
3) 抽检部分刚架柱垂直度不满足规范要求。
4) 整体垂直度不满足规范要求。
5)钢构件防腐涂层厚度不满足规范要求;钢构件未涂装防火涂层,不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3.4 结构与支撑布置及支撑长细比验算
1) 结构布置和支撑布置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2) 支撑系统长细比满足规范要求。
4. 刚架结构承载力与稳定性验算
刚架结构承载力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刚架稳定性不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由于施工偏差的存在,加大了刚架重力二阶效应和弯扭效应,存在刚架失稳的危险。
5. 鉴定结论
依据《工业厂房性鉴定标准》(GBJ144-90)进行仓库厂房综合评定,该厂房性评定等级为三级,性不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要求,影响正常使用,应立即采取纠正和加固措施。针对本报告上述提出的不符合项,建议由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方案。
6. 重点建议
1) 对所有的刚架柱、刚架梁重新进行测量核对,对竖向垂直度不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的构件应立即采取纠偏、加固等措施;
2)由设计单位对地坪裂缝提出处理意见,针对沉降错缝较大的地坪需进行凿除,对回
填土压实后重新浇筑地坪混凝土,并做好伸缩缝的处理;
3) 增加屋面结构的排水管道,对脱漆的屋顶彩钢板进行更换,对于密封胶脱落的塑钢窗进行补胶或更换;
4) 对所有钢构件重新按规范设计要求涂装防腐和防火涂层;
5)加强该物纠正及加固过程的监理、监督、检测和验收工作。